正確的堆積聚氨酯保溫管注意要點,大家廠家帶您了解一下。
1.聚氨酯保溫管進庫、出庫外觀檢查規范:
①逐根查驗,聚乙烯層表面應光滑、無暗泡、無麻點、無皺褶、無裂紋、顏色應勻稱。管件表面應無斑疤、重皮和嚴重生銹等陷。
②聚氨酯保溫管彎曲度應低于聚氨酯保溫管長短的0.2%,橢圓度應小于或等于聚氨酯保溫管直徑的0.2%。管件表層部分凸凹應小于2mm。
2.聚氨酯保溫管運送規范:
①裝卸:管道裝卸應使用不損害管口的專用吊具,彎頭應采用吊管帶裝卸,不可損害防腐層。全部施工機具和設備在行車、起吊、裝卸情況下,其任何部位與空架輸電線路的間距應符合要求。裝貨前,應核查管道的防腐等級、材料、厚度,不宜將不同防腐等級、材料、厚度的管道混放。
②運送:管道的運送應符合交管部門的有關規定。托車與駕駛室之間應設置止推隔板,立桿應牢固.運送防腐管時,應綁扎牢固,應對防腐層采用保障措施(用軟性捆扎繩兩邊綁扎)。防腐管與車架或立桿之間、防腐管之問、防腐管與捆扎繩之間應設定橡皮板或其他軟塑材料村墊。捆扎繩外應套橡膠管或其他軟塑管套。彎頭運送應采用特殊的對策(應用柔性隔墊,防止互相撞擊損壞防腐底漆)。
3.聚氨酯保溫管的儲放規范:
①管道、管材、閥門及其他設備材料應按產品說明書的規定妥善保管,儲放情況下應注意查驗,防止生銹、形變、老化或性能降低。
②玻璃布、熱纏帶、熱收縮套等材料應儲放在通風干燥的倉庫。
③管道、管材、閥門等材料或設備能夠歸類室外儲放,儲放場所應
整平、無石頭,路面不可存水。儲放場所應維持1%~2%的坡度,并設有排水溝。儲放場所內要有車輛與吊車進登場的路面,場所上邊應無空架電纜線。
④庫房內防腐管應同向分層堆垛堆積,堆積高度應確保管道不失衡形變、不毀壞防腐層。不同規格、材料的聚氨酯保溫管應分離堆積。每層防腐管之間應墊放軟墊,下層的管道下宜鋪墊兩行木枕或砂帶,管道距路面的間距應超過50mm。為確保管垛的平穩,下一層的防腐管運用楔子固定。
⑤現場施工時管件儲放規定:防腐管底部應采用兩條(或以上)支墊
墊起,支墊間隔為4m~8m,支墊小寬度為100mm,防腐管離路面不得少于100mm,支墊與防腐管及防腐管彼此之間應墊上軟性防護物。防腐管允許堆積層數應符合下表規定:
外徑DN(mm)
DN<200<300<400
堆積層數
⑥閘閥宜原包裝儲放,儲放時要采用防潮措施。
4.現場施工規范:
①布管:布管應按設計圖紙要求的聚氨酯保溫管材料、規格和防腐層級別布
管。布管前宜測量管口周長、直徑,便于配對對口。堆管場所應平整,無石頭、存水和硬實根莖等損害防腐層的物件。宜在防腐管下面墊上兩條條形土埂及砂袋等袋狀物。堆管的位置應避開空架電纜線,并盡量靠近管道。溝上布管前要鋪(筑)管墩,每根管道下面應設定1個管墩。平原地區管墩的高度宜為0.4~0.5m,山區應依據地形轉變設定。宜用成袋軟件物質做為管墩。溝上布管時,管與管首尾相接處宜錯開一個管經,以便捷管中清理、坡口清理及吊裝。吊管機布管吊裝時,宜單根管吊裝。開展雙根或多條管吊裝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損害防腐層。溝上布管及拼裝焊接時,管路的邊緣至管溝邊沿應維持一定的間距,其值應符合要求。溝下布管,管道頭尾應留出100mm上下的間距,并把管道頭尾錯開放置。山地布管時,應采取措施,避免滾管和滑管。
②現場坡口加工:
坡口加工應選用坡口機。連頭處可選用機械或火焰切割。管端坡口若有機械加工產生的內打卷,運用挫刀或電動砂輪機清除平整。
③聚氨酯保溫管的防腐補口:
㈠、補口位置預處理。
a、除銹
用噴砂機去除補口位置聚氨酯保溫管表層的生銹和焊渣等,使之達到1級,在對聚氨酯保溫管表層開展噴砂除銹前,應將補口位置的聚氨酯保溫管預熱至漏點以上至少5℃的溫度;如未選用面漆,經設計選定,也可用電動工具解決至St3級,焊縫處的焊疤、毛邊等應清除整潔;同時補口搭接位置的聚乙烯層應打磨至表層粗糙
b、除灰
用整潔的毛巾把補口處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及兩邊的聚乙烯防腐層表層的塵土和雜物清除干凈;
c、去濕
用火苗加熱器勻稱加溫補口處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對聚氨酯保溫管開展預熱,以去除聚氨酯保溫管表層的濕氣,同時對聚氨酯保溫管兩邊的聚乙烯層開展預熱,去濕溫控在50~70℃;d、上漆將無溶劑環氧底漆的A、B組份按比例混和,攪拌均勻后將混和好的面漆均勻的涂覆于補口處聚氨酯保溫管表層,本商品除補口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外其他位置不需要刷涂環氧底漆。
㈡、熱縮套安裝
a、包覆
環氧底漆均勻的涂覆于補口處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后(假如聚乙烯防腐層外表溫度降低,則需對聚乙烯層表層再次預熱),即可安裝熱縮套,若確需等面漆干固后才能開展熱縮套安裝,那么安裝前一定要對已干固的面漆和聚氨酯保溫管兩邊的聚乙烯防腐層表層開展預熱,對面漆和聚乙烯防腐層的預熱溫度一般不低于60℃,冬天應不少于80℃,但不能高過120℃;安裝時規定熱縮套與兩邊的聚乙烯防腐層搭接長度相同。將熱縮套一端黏膠加溫后粘合在補口處,并沿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包卷,加溫熱縮套另一端的黏膠,按搭布線固定于補口處。注意:測量聚氨酯保溫管外表溫度時要至少測量補口位置表層軸向分布均勻4個點的溫度。
b、固定片加溫、固定
將固定片的黏膠加溫,尤其是四周要做到黏膠熔化,隨后快速的用勁黏貼在搭接處,發生不平整的地方用輥子碾平;
c、加溫收縮
從熱縮套中間位置沿軸向用火苗加熱器加溫,先使其中間收縮,隨后從中間向一端加溫收縮,安裝過程中宜控制火苗強度,遲緩加溫,加熱要勻稱左右、前后挪動,不應對熱收縮套上任意一點長期過多加溫,在收縮情況下假如發生氣泡或皺褶,運用輥子碾平,以清除內部的氣體,用一樣的方法對熱收縮套的另一端開展加溫收縮;對小管經管道的熱收縮套施工也可選用從一端加溫收縮至另一端的方式;加溫收縮時間不宜過短,以確保里層熱溶膠勻稱熔化;
d、查驗
熱收縮套收縮完畢后,應仔細檢查熱收縮套和固定片,若有不平整和翹邊處應及時加溫并用輥子鋪平,或將剩下面漆涂覆于固定片四周,防止固定片翹邊。
e、管路預處理
用電動工具去除鋼質管路、管件表層的銹跡、焊接濺點等,并把管路兩邊的聚乙烯護層約150mm里的土壤、塵土、油漬等除掉,同時要被熱收縮帶包覆的護層位置用砂紙或鋼刷打磨至表層粗糙;假如聚氨酯保溫管的防腐層斷口邊緣處成斜角時,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削成30°的陡坡。
f、管路預熱和涂環氧底漆
用火苗加熱器預熱外露的聚氨酯保溫管及兩邊護層溫度到60℃上下,并以整潔的毛巾擦去聚氨酯保溫管表層的塵土等;將事先按配制稱重好的無溶劑環氧底漆A、B成分混和并攪拌均勻,用刷子在聚氨酯保溫管表層迅速勻稱刷涂。
j、熱縮纏繞帶安裝
用火苗加熱器再次預熱已上漆的聚氨酯保溫管表層及兩邊護層,預熱溫控在50~70℃,并用火苗將熱縮帶一端里層膠面加溫溶化后,粘合在聚氨酯保溫管(管材)上;沿聚氨酯保溫管(管材)軸向盤繞熱縮帶,沿徑向往前盤繞熱縮帶;邊盤繞邊用火苗自纏繞帶外表面(基材)沿軸向(盤繞方位)加溫收縮,熱縮帶一邊(搭接邊)應有熱溶膠勻稱外溢;注意加溫要勻稱,逐漸沿軸向往前挪動,避免出現氣泡,如發生氣泡或褶皺,可用手或輥子推平,逐出氣泡,盤繞收縮結束,用固定片將纏繞帶終端固定在聚氨酯保溫管(管材)上,纏繞帶安裝完成。
④防腐層的補傷:對小于或等于30mm的損害,宜選用輻射交聯聚
乙烯補傷片修復。補傷片的特性應達到對熱收縮帶(套)的要求,補傷片對聚乙烯的抗張強度應不少于50N/cm。修復時,應先去除損害部位的污物,并把該處的聚乙烯層打毛。隨后將用補傷棒填平。再將損傷位置的聚乙烯層修切圓潤,邊沿應產生鈍角,隨后貼上補傷片。補傷片的尺寸應保證其邊沿距聚乙烯層的孔眼邊沿不小于100mm。補貼時要邊加溫邊用輥筒滾壓或戴耐熱手套用手擠壓,排出氣體,直到補傷片四周膠黏劑勻稱外溢。對超過30mm的損害,應按規定補貼傷片,然后在修復處包覆一條熱收縮帶,包覆總寬應比補傷片的兩側至少各大50mm。針對直徑不超過10mm的漏點或損害深層不超過管身防腐層薄厚50%的損害,在預制廠內可用與管身防腐層配套的聚乙烯粉末或熱融修復棒修補。
補傷品質應檢測外型、漏點及粘結性等三項內容:a)補傷后的外型應逐個查驗,表面應整平、無皺褶、無氣泡、無燒糊炭化等狀況;補傷片四周應粘接密封優良。不過關的應重補;b)每一個補患處均運用電火花檢漏儀開展漏點查驗,測漏電壓為15KV。若不達標,應再次修復并測漏,直到達標;c)選用補傷片補傷的粘結性按規定的方法開展檢測,管身溫度為10℃—35℃時的抗張強度應不少于50N/cm。現場施工過程的補傷,每50個補患處抽查一處,,如不過關,應翻倍抽查。如翻倍抽查仍有一個不過關,則該段管道的補傷應全部維修。在雨天、雪天、沙塵天、風速達到5級以上、相對濕度超過85%時要采用防護措施。
本文章由聚氨酯保溫管廠家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